兰华先生是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更好地宣传兰华先生,弘扬兰华精神,激励全院师生,2022年4月18日,学院将原位于第二教学楼前的郑兰华先生塑像请回到学院新大楼前广场。
郑兰华先生是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现jbo竞博电竞官方网站)首任系主任,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当时西南师范学院两位二级教授之一(另一位是国学大师吴宓),回顾先生生平,生于幽微,时逢乱世,却饱有厚德忠心,潜心治学,桃李遍天下。
(化学系创始人——郑兰华先生)
钜学鸿生,厚德载物
郑兰华出生望族,父亲是地方学者,工诗词,郑兰华从小便由父母教读四书五经,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华童公学。就学期间,在《天铎日报》报社做一些译电和校对工作,并在老师的引荐下接触了不少进步人士,在心中种下了进步的思想。
1915年,郑兰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毕业,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到湖南长沙湘雅医学院做助教,后转去长沙雅礼大学任化学助教,讲师,并于第二年5月加入嘉兴最早宣传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的团体——“新塍半月刊社”,写下文章《儿女们的读书问题》,此文引发了当时对新塍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24年11月,郑兰华被中国化学工业会批准为会员,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奖学金,并于192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理论化学。进修期间,他与哈金斯·杨共同研究以环上最大拉力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于1926年发表测定的数据与方法,为《国际标准数据表》所采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1926年7月,郑兰华以各科优良的成绩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化学理论学士学位。
(一九一九年郑兰华在圣约翰大学毕业获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926年7月27日,郑兰华毅然回绝美方挽留,不顾劝阻回到祖国,继续在湖南长沙雅礼大学教书,获副教授职称。1927年至1949年,先后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化学研究助理,沈阳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化学系副教授,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上海医学分院任化学系副教授兼上海同德医学院化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化学系教授,重庆大学理化学院代院长兼任女子师范学院、测量学校、中央大学及四川教育学院等院校教授。二十余年间,郑兰华在化学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1951年,郑兰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所属学术名词统一委员会委员。次年9月参加九三学社,任重庆分社委员。同年任重庆西南师院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当选重庆市人民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35年起,郑兰华任中国科学社会员,解放后被推选为重庆市化学分会理事长,四川省化学中华民国外交部文书 分会理事长,全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科普协会会员。
郑兰华生活十分节俭,但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他却将自己积蓄的稿费及一两黄金全部捐献给国家。这一时期,他还主动把1949年前在嘉兴南湖边买下,准备给父母建住宅的地基捐赠给政府。
(中华民国外交部文书)
爱系如家,治学严谨
1952年,郑兰华调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后,亲自参与化学系实验教学楼的提案、设计与建造。全心倾注到化学系的建设当中,历时十年,将一个全部教职工17人、学生仅55人的小系,发展到全系教职员工90人,学生达437人的理科大系,为化学教育和化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郑兰华先生化学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实验技术精湛。长期从事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理论化学、食物分析和化学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大学丛书《实验普通化学》《毒气战争中的防护和救治》《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为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而奋斗》《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无机化学试行教学大纲》《无机化学教科书》等著述,还与徐善祥教授合作编著《英汉化学新字典》等。
郑兰华先生治学严谨,讲稿字斟句酌,讲解深入透彻,清晰准确,常运用辩证法分析说明问题,注意启迪学生思维;重视化学史教育,倡导教学法研究,善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要求严格,非常注重实验技术的规范操作;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课前帮助分析处理教材,课后实事求是地指明不足,并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1971年6月12日,郑兰华先生因病在重庆逝世,享年76岁。郑兰华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即献身我国的化学科研和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贯穿其一生。
(郑兰华先生部分著作)
缅怀“兰华”,精神传承
为了纪念郑兰华先生,传承其美德,同时也为了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从2018年开始,jbo竞博官网每年从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遴选部分优秀本科生组成“兰华”创新实验班。该班由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创新实验班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和管理。通过设置专门的培养方案,设立“兰华创新项目”(1万元/项),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
经过近四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于2021年获批重庆市“兰华”化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自17年以来,“兰华”创新班学生四级通过率约100%,六级通过率约70%,毕业生升学率达95%。四年累计发表论文15篇,其中11篇收录于SCI,申请专利9项。此外,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七十余项,获奖数十项,且多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短期访学等。